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祝家丰:历史学者文章阐述 马华承诺不增华小

时间:2012-06-10  来源:中国报   点击:

(吉隆坡10日讯)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祝家丰教授指出,根据马来历史学者再纳阿比丁所出版的文章见解中,得知马华公会领袖在独立时,已向巫统领袖承诺不会作出增建华小的要求。
 
他指出,再纳阿比丁在2001年所出版的《语言、教育和发展》文章,提及马华领袖作出的上述承诺。
 
会作者确认来源
 
祝家丰今日出席2012年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在发表其论文“马来西亚后308政治海啸与两线制下的华教发展:华教之路平坦了吗?”时,引述再纳阿比丁的谈话。
 
他说,他是从该文章中了解再纳阿比丁的见解,并未找后者作出进一步确认,但会约见后者,以确认该见解中的来源,是口头承诺或是其它形式。
 
他补充,1998年时任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也曾表明,根据政治承诺,华小将保持原有数量,可在不增建的情况下进行扩建。
 
“国阵政府过去以‘政治需要’,在必要时宣布搬迁或增建华小。”
 
他指出,随着308政治海啸后,政府对华小的各项举措采取宽松态度,如承担迁校建筑费,但华小往往会面对拨款迟迟未获、图测或工程缓慢等问题。
 
他也说,2008年大选打破我国过往的政治局面,随着政治两线制的成立,不少华团人士也寄望华教能有更好发展。
 
他指出,人民在民联执政州属内可见,民联政府开始制度化拨款给华小、拨地建校等。
 
“随着中国崛起,华教需要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这也是取决于国内政治局面的发展。”
 
5岁入学操之过急
 
学者及教授认为,5岁入学是一项操之过急的做法,加重小孩的压力。
 
祝家丰认为,5岁在幼儿园就读尚可,若小学就太急促了,政府最终可能推出折衷方案,改成6岁入学。
 
大马科学协会理事兼科技创业委员会主席王会梅认为,除非该政策是无政治议程、是良性的,否则是彻底失败的政策。
 
“从教育角度而言,应该给予小孩一种自然学习的心态,而非以限制的方式加重其压力,目前重要的是加强教育素质,增强启发性教育。”
 
华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集初则说,该政策在1994年教育大蓝图中曾提及,但无论多聪明的孩子,年纪太小是无法学习的,只能以填鸭式上课,实行该政策必须详细规划课程。
 
王会梅:与商界缺联系
 学术研究结果难开花
 

王会梅认为,我国学术界及商业界缺乏联系,导致许多学术研究结果并不能获得实践应用。
 
她说,我国许多学术研究,研究经费高昂及费时,但往往研究报告最终落在图书馆内,无法发挥其作用。
 
“若研究结论不得其所,是彻底的失败。”
 
她也说,我国华团应该晋身国际教育平台,开拓优质与费用低廉的国际高等教育,提供优质高等教育之余,也提升华裔人力资源素质与整体的发展及竞争力。
 
黄集初则认为,尽管英文教数理政策已经取消,但最终是否真的实践必须等到2016年后才能了解。
 
“这一项课题并未完全平息,需要视情况而定,例如大选。”
 
2014年再办第二届

工委会主席林忠强博士说,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已确定在2014年举行。
 
他说,首届双年会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踊跃参与和支持,并且在华研全体和工委会成员努力下完满成功。
 
他是周日在首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致闭幕词时透露,工委会已为下一届双年会找到赞助人,并感谢本次参与的学术研究者针对各领域发表前瞻性的精辟见解,以及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以为后续研究工作指引方向。
 
“大家拥有一致理念,即学问上精益求精,为文教事业尽心,工委会特别感谢3位主讲演讲嘉宾以及4位专题演讲嘉宾,作出极大的贡献。”
 
在综合会谈环节中,4为学者颜清湟、刘宏、柯雪润、顾长永针对“马来西亚华人研究趋向之省思与展望”与出席者交流。
 
学者们一致认同,马来西亚在人才外流政策不奏效无法成功吸引人才返国为国服务,并建议可仿效中国和新加坡吸引人才和吸引人才回国服务的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