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谊如数家珍的逐本介绍展示的字典,这批书也是他珍藏50年的心血。(图:光明日报)
(吉隆坡8日讯)曾先后编篡14部大小词典,多年来致力于马来语言文化交流工作的马来文化工作者杨贵谊以及其妻子陈妙华,将50年来精心收藏的约4万册书籍,包括各种图书、手稿等悉数捐赠给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充作学术研究用途。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周素英指出,这批丰富的藏书,将为华研竖立起重要的里程碑,正式迈入马华文化的研究领域。
据悉,这批藏书是以马来文的专书为大宗,主要是包含历年来华裔研究马来语文和文学研究成果,反映华裔学者投入推广华马语言、文学与文化交流呕心沥血的苦劳与成就。
周素英说,杨贵谊以及陈妙华夫妇俩把从事马来文、中文和英文辞典编篡工作近50年的精心收藏,共4万册的书籍,其中包括各种图书及手稿等资料,全部一次性,并且无偿的捐给华研。
她称,华研感到光荣之余,也看到前辈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使人感受到必须延续和发扬这种奉献以及文化传承的精神。
周素英周六在华社研究中心召开记者会发表谈话,出席者还包括有赠书者杨贵谊以及华社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庄华兴博士。另一名赠书者陈妙华因为脚部受伤而缺席记者会。
另外,杨贵谊称,送书是他小小的贡献,如今他在照顾书籍上显得有心无力,因此交给华研保养是最为妥当。
“此举同时也鼓励年轻人针对马来文化进行研究,而华研在这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尽量给予他们方便。"
狮城图书馆要求开价也不卖
马来文化工作者杨贵谊说,较早前,新加坡国家图书图书馆、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南洋理工大学等不少团体曾与他接触,要求他开价出让这批书籍,不过他不愿意,因为他待书就犹如亲人一样,开价出让这批书就如同卖儿孙一样。
“价钱再高,我不是为了钱,所以我选择华研也是这个原因,华研各方面都符合我资料归属的地方,而华研也需要这批材料,所以我们一谈即合。"在杨贵谊的言谈举止中,不难发现他对于这批50年来珍藏书籍的重视以及坚持。他说,虽然他也曾考虑要将这批书转赠到北京去,不过后来考虑这批书在北京的用处不大,而且对此书有兴趣的人也不多。
“虽然对方不断的强调会好好的保护这批书,不过保护了也没有用,因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图书馆也可以保护得很好。"他续说,如果拿到这批书,对方却不整理,自己会觉得很伤心,如果整理了,却束之高阁,别人要去看必须经过很多手续,这也不合他的意愿,所以最后他才决定送给华研。
华研明年设杨贵谊赠书珍藏室
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周素英提及,华研中心已拟定计划,从2013年开始,杨贵谊赠书珍藏室将设立全职的研究人员,以便开展华马语言研究的学术工作,而配合2013年杨贵谊赠书珍藏室的成立,华研陆续的将这批重要的图书以及资料电子数码化,以便让学者的使用以及研究。
推华马语言与文化展览
她补充,更重要的是,华研也将设法争取设立一项华马语言与文化研究基金以及成立特别委员会,结合这方面的学者,共同策划以及推动研究项目。
“华研计划在今年年底重新装修华研集贤图书馆的空间,因此在2013年开始,集贤图书馆将全面充作图书馆,届时杨老师赠书珍藏室将进一步扩大,使所有的赠书都可以全部放在室内。"此外,她说,在图书馆空间调整之后,华研将正式推出华马语言与文化大型展览,届时也是杨老师珍藏室正式推介之时。(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