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郑庭河:回顾历史·宗教定义各有诠释

时间:2011-02-12  来源:星洲日报   点击:

hu110211w01.jpg
华社研究中心董事部成员与星洲日报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高级经理陈金泉(左4)及经理刘昆升(左2)合影留念。左为陈松青,左3为周素英。右起为徐威雄、詹缘端、翁诗佣、徐云彪、林忠强和潘庆松。(图:星洲日报)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2日讯)华社研究中心学术董事郑庭河说,历史上对于宗教都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而民间对于宗教或神教仪式也可能有不同的诠释,也有可能是源至于自身的信仰等。

他表示,我们不应该贬低别人的宗教文化,相反可以互相的交换观点。因此,希望可以透过回顾历史,找到自身对于宗教的定义,不一定要被外来所影响或者介入别人的想法。

“希望藉由历史,可以了解到我们到底要的是甚么宗教。”

他昨晚在题为从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宗教问题”看中国人或华人的宗教观的讲座会上表示,“宗教”在历史上有许多的定义。

“例如在西方的定义上,‘宗教’是个西方传所衍生及传播的新概念,连带崭新视觉、定义和体制,但被置于中国却引起思想界、文化界及政治界的轩然大波。”

他说,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份子,对于宗教也有不同的见解,例如康有为是坚持传统“教”的概念和胡适提倡科学人生观,激烈反对宗教迷信等。

华研办学术讲座

郑庭河是中国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宗教学博士,目前是华社研究中心的学术董事及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

华社研究中心举办辛卯新春聚餐暨学术讲座会,吸引了大约40人出席。该中心希望在新春聚餐之余,也可以让出席者得到心灵上满足。

出席者包括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周素英、署理主席林忠强、董事陈松青、翁诗佣、学术董事徐云彪、徐威雄、义务总秘书潘庆松与副主任詹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