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杨贵谊出2书盼抛砖引玉 · 华马文学研究邀加入”

时间:2015-05-17  来源:星洲日报   点击:

455x310.2015.05.17.SC20150517SJM04_SJMSJM04_000.jpg
杨贵谊(右四)为新书揭幕。左起为祝家丰、祝家华及周素英;右起为陈妙华、陈祖明及范泉先。(图:星洲日报)
 

(柔佛‧新山16日讯)毕生投入华马字典与辞典编撰,专注于华马文化研究与探析,高龄84岁的杨贵谊希望通过《华马文化论丛》与《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书籍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人得到启发,对华马文学交流出一份力。

杨贵谊与夫人陈妙华从事华马辞典及字典近50年,杨贵谊更是利用毕生的时间,对华马文化展开研究,是当代本地少有的华马文化研究者。

杨贵谊今日推介《华马文化论丛》与《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两本书籍,他为自己的著作能够得以结集成书而感到开心,并希望通过书籍出版,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他说,华马是马来西亚两个最大的民族,两族之间应该互相交流及了解。因此,他希望有志人士能够多做一些两族跨文化的研究,并从事一些促进华马民族关系的工作。

《华马文化论丛》与《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由华社研究中心(后称“华研”)出版,今日在南方大学学院推介。

出席者包括南方大学学院校长祝家华、华研董事主席周素英、主任詹缘端、义务总秘书陈松青、华研杨贵谊陈妙华赠书珍藏室暨《华马文化论丛》顾问陈祖明教授,以及学术沙龙主持人、华研学术董事暨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祝家丰博士等;赞助人之一的范泉先也到场。

周素英:获赠马来文稀有图书

华研董事主席周素英在推介礼上透露,华研三年前在该中心董事庄华兴穿针引线下,获得杨贵谊夫妇的青睐,将毕生珍藏的马来文稀有图书及相关出版品,以及数量庞大的各类马来文珍贵刊物等,全数无偿捐赠给华研。

她说,为了感谢杨贵谊对沟通华马语文和文化的贡献,华研特别辟出一间特藏室,将全部赠书和资料收入其中,并建立目录及开始着手电子数码化工程的工作。

“我们目前已耗资20多万令吉购买电子数码化的仪器,希望未来所有图书和文献能够在网上公开使用,成为全世界的学术文化遗产。”

周素英透露,杨贵谊夫妇捐赠的藏书,包含手稿资料,总数超过4万册,单单是图书类书籍,就有约1万4千册;各种语言辞典和字典共1千213部,是杨贵谊夫妇近50年来的收藏。

她透露,481种在1970年代以前出版的马华文学作品更是赠书的亮点之一;此外,尚有杨贵谊手写的各类文字稿共9千290页,辞典编撰版本存稿共1万3千多页等。

祝家华:杨贵谊精神令人敬佩

南方大学学院校长祝家华则指出,杨贵谊一身投入于马来字典的编撰工作,并坚持于马来文化研究,非常不容易,但杨贵谊永不放弃的精神令他敬佩。

他说,跨文化研究在当今的大马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却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他指出,南方大学学院一直希望能够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如一开始创办及现在复办的马来文学系。

“在本校理事长兼创校院长张瑞发的主导下,本校也成立了‘马来语言文化研究所’,希望为这方面的研究出一分力。”

祝家华也透露,为配合该校25周年校庆,该校将在10月份举办“马来语言文化国际研讨会”;另外,该校也预计在9月份可获得准证,开办翻译学硕士课程。(星洲日报‧大柔佛)

 

455x310.2015.05.17.SC20150517SJM04_SJMSJM04_001.jpg
《华马文化论丛》与《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书籍是杨贵谊(右五)的部分收藏研究的结集。左起为陈松青、祝家丰、祝家华及周素英;右起为詹缘端、陈妙华、陈祖明及范泉先。(图:星洲日报)

 

455x310.2015.05.17.SC20150517SJM04_SJMSJM04_002.jpg
周素英(后排左)赠书予南方大学学院,由祝家华(后排右)接领;杨贵谊(坐者)为见证人。(图:星洲日报)

 

455x310.2015.05.17.SC20150517SJM04_SJMSJM04_003.jpg
《华马文化论丛》与《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书籍结合多种杨贵谊的珍藏及研究。(图: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