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英(右二)代表华研与上海书局代表陈蒙星(右三)签署《现在华语词典》版权转让协议书。左一为陈蒙志;右一为邱克威。(图:星洲日报)
(吉隆坡21日讯)上海书局今日正式与华社研究中心签署《现代华语词典》版权转让协议书,华研也会展开该词典的修订工作。
周素英:象征式收10令吉
华研主席周素英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上海书局仅象征式向华研收取10令吉,作为《现代华语词典》的转让费,这点让华研感到万分感激。
她说,上海书局在70年代开始出版的《现代华语词典》,虽然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蓝本,但也注入新马词汇,数十年来对本地学习华语的子弟带来重大的影响。
她坦言,修订词典需要上百万令吉的资金。为此,她希望社会人士能够支持华研展开此工作。
邱克威:需耗时数年完成
负责修订《现代华语词典》的华研学术董事邱克威博士表示,这本词典的最后一次的修订是于2003年,距今已有12年的时间。
他透露,在签署转让协议后,华研将会投入修订工作,而修订词典的工作不能马虎,相信需耗时3至5年不等的时间完成。
“《现代汉语词典》是由中国所编印,因此其中部份词汇并不适合本地教学,而《现代华语词典》编入不少新马地区的词汇,是本地华语教学主要的书籍之一。”
他举例,一些词汇如“组屋”、“巴刹”或“拿督”等并没有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而本地需要本地词典协助华语教学,因此修订的工作不能就此停止。
陈蒙志:推出学生适用简明版
针对华研修订词典工作一事,上海书局负责人陈蒙志建议,华研除了修订完整版的《现代华语词典》外,也可以推出中小学生适用的简明版《现代华语词典》。
“词典会随着词汇的增加而越来越厚,但若要中小学生携带厚重的词典上学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吃力的。”
他认为,推出简明版词典除了方便学生外,也符合经济效益,减少出版经费。
出席者包括上海书局负责人陈蒙星、华研主任詹缘端、学术董事张运华博士及董事吴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