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8/07/2007(星期六)
时间:10.00am
地点:华社研究中心三楼讲堂
主讲人:筱崎香织(SHINOZAKI Kaori)(大马日本大使馆Japan Information Service研究员)
发表人简介:
筱崎香织(SHINOZAKI Kaori)
东京大学学术博士。现任在大马日本大使馆Japan Information Service研究员。她的主要论文是“Privileged Subjects? Unification of the Straits Chinese and Banishment Ordinance in 1890s, Singapore”, Journal of Malaysian Chinese Studies, Sep. 2002; “Controversy over queue cutting in Singapore in 1898―Life, Death, and Multi-ethnic Environment”,http://www.xiao-en.org/cultural/academic.asp?cat=68&loc=zh&id=1362, 和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nang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in 1903: protecting Chinese business interests in the two states”,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79(1), 2006, pp 43-65。
论文提要:
在东南亚国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由于它的多元族群情境,常被提问的是:谁才具有资格被接受为真正的国家一分子?自认是所谓“土著”者时把华人看作“外国人”,而华人的地位经常被置放于“国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平线上。这不仅因为华人保留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且也由于华人被认为通过外国(清朝/中华民国)官方的权力保护利益、提高地位。
在20世纪初叶的东南亚主要城市,华人的商会陆续成立,过去的研究将之解释为海外华社与中国官方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换点。新马华人研究一般则认为该地的华人商会是在清朝政府指导下成立的。对槟城华人商务局(Penang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的研究也不例外。庄国土在其《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1989,厦门大学出版社)中指出,槟城华人商务局是按照清朝政府1905年委派来的官方人员之指导下向该政府登记成立的, 他并从清朝政府的角度解释此事件,认为清政府在跟革命派和保皇派竞争的情况下试图获得槟城华人的支持,而且鼓励他们向中国投资。
另一方面,郑永美〈槟州中华总商会战前史料〉(《槟州中华总商会赞禧纪念特刊(1903-1978)》 1978年,页75-87)与陈剑虹〈槟州中华总商会的百年发展〉(《槟州中华总商会100周年纪念特刊》,2003年,页43-46)则指出,槟城华人商务局跟中国官方与海峡殖民地政府都维持良好的关系,不过他们的主要关心还是在与中国官方的关系上面。
本报告试图进一步发展郑永美和陈剑虹的看法,讨论槟城华人商务局与两个国家,即清政府和海峡殖民地之关系,并特别关注以下3个侧面:(1)回避与国家之交涉,自助处理社会课题的空间,(2)跟海峡殖民地政府或者当地社会成员沟通的频道,(3)作为回返中国时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后盾。本报告将揭示槟城华社一方面拥有自助精神,另一方面则积极参与建立当地社会(海峡殖民地与中国)的秩序。
入场免费 欢迎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