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政客炒作身份认同课题 造成少数族群对立冲突

时间:2012-06-09  来源:中国报   点击:

 (吉隆坡9日讯)澳洲阿德莱德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兼任讲座教授颜清湟指出,当一些有野心政客,企图利用少数族群身分认同,作为政治炒作资本时,这些不同身分,就可能造成对立和冲突。
 
他说,“身分认同”常困扰许多东南亚华裔人民,因为作为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身分认同”常被当地政府和土族人士怀疑、歪曲、甚至被利用为政治武器来攻击他们。
 
“但‘身分认同’是有很强包容性,可以容纳许多不同种类。”
 
他今日在2012年第一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主讲“从移民到公民:马来西亚华人身分认同的演变”时,这么说。
 
被当成政治武器
 
出席者包括华社研究中心董事主席周素英、华研永久名誉主席丹斯里颜清文家属代表颜登逸、双年会工委会主席暨华研署理主席林忠强博士、主讲人柯雪润教授和刘宏教授等。
 
他举例,一个人可以是公民,对该国家效忠并履行公民责任,但同时也可以是不同种族、认同不同文化和不同阶级的社会群体,两者未有很大矛盾和冲突。
 
他透露,在东南亚,新兴国家未出现前,国家认同的观念非常薄弱,当时大部分的地区都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缺乏一个独立国家的政体可以吸引公民对它效忠。
 
他补充,在检讨大马华人从移民蜕变为公民的过程中,“身分认同”就是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并随着时间和环境变更而改变;而大马华人的“身分认同”,可演变成3个阶段,即1912年以前的阶段,1912年到1945年二战结束的阶段和战后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阶段。
 
2012年第一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吸引逾280人出席,包括来自中国、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各国家地区的60多名学者、以及国内各大专学生等。
 
东南亚专业研究中
 大马望尘莫及

 
周素英说,我国在东南亚专业研究中,远远比不上印尼,甚至还落后于泰国,有待开发。
 
她说,华人研究也远远落后国际学术的发展主流,几乎还说不上作为学术界的一个专有名词。
 
她也说,过去2年,华研集贤图书馆,专注于特别资料与人物研究收藏,一边大力整顿和汰换一些旧馆藏,同时也引入电子扫描设备及资料编辑和检索软件等工具。
 
她透露,华研有计划将特殊馆藏资料逐步电子数码化,以便与国际接轨,方便国际学界使用和交流马来西亚华研的重要资料和讯息。
 
她指出,今天双年会为华研重大日子,也是大马华人研究学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她也希望,华研有朝一日能与东南亚研究和中国研究类似,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专业名词,成为一项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