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隆永春会馆与华研签协议·研究永春人史料

时间:2012-12-23  来源:星洲日报   点击:

HZ121222B02.JPG
郑福成(左三)及周素英(右三)在签署合约后握手。左一起为黄友邦、李志泉及郑永传(右四);右一起为庄华兴及陈松青。(图:星洲日报)

 

(吉隆坡22日讯)吉隆坡永春会馆和华社研究中心今日签署“吉隆坡永春会馆历史与文献史料"研究计划协议,以通过这项严谨的学术研究,积极保留华人重要的文史资料,共同提升华社的学术视野与文化素养。

郑福成:研究历时年半

吉隆坡永春会馆会长丹斯里郑福成说,在这项协议下,会馆正式委托华研就该会馆及吉隆坡永春人的历史进行研究。

这项历时一年半的研究计划,能让新生代永春子弟对先贤的奋斗史有更深的认识,并加强永春社群的内部凝聚力。

他今日在签署仪式上致词说,该计划将追溯至20世纪初期,永春人翻山涉水到吉隆坡发展的过程,以及对政、经、文、教各方面的付出与贡献。

“本会将于2014年迈入90周年,在这个附有意义的时间点上,将本会馆的过去有系统的进行整理是十分重要的,此研究完成后,也将集结出版,藉由文字的记载,提醒后辈对历史的重视。"

为了让该计划顺利进行,他也呼吁各位永春的乡亲们,积极提供或借出老照片、珍贵的文物及重要历史文件等,以丰富永春人的史料,重塑永春人在吉隆坡的百年记忆。

华研:与会馆第二次合作

另外,华研董事主席周素英说,继雪隆潮州会馆于10月份和华研签署“雪隆潮州人研究计划"后,今天与吉隆坡永春会馆与华研共同合作开展“吉隆坡永春会馆历史与文献史料"研究计划,已是华研在雪隆区与会馆的第二项合作案子。

她说,历史是族群的集体记忆,文献史料与华团的文物典章有如身份证,如同华人参与本地事务的历史渊源的族谱,是华团族群认同最重要的身份表征。

她也说,华研自成立以来,已研究并出版了百部各种研究专题及丛书,举办数百场次的学术讲座及论坛,常年出版学术期刊与资料收集,并逐步建立电子分类与检索系统,为大马华人研究,甚至世界华人的研究学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及成绩。

出席者包括吉隆坡永春会馆文教主任黄友邦、总务李志泉、大马永联会总会长郑永传、华研总务陈松青及学术主任庄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