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迈向包容的社会》学术研讨会 种族情意结阻团结

时间:2010-07-19  来源:东方日报   点击:

P1150059.JPG
许子根(前排中)与主办单位及众演讲者。前排左起:王赞虎、文平强、王赓武、陈忠登、方天兴、周素英、陈达真及李赐金。

(吉隆坡17日讯)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说,不同种族的情意结,加上一些极端主义从中作梗,已成为“一个马来西亚”的无形或有形的阻力。

他指出,事实摆在眼前,在我国多元国情现实下,仍有一些极端种族主义者,包括一些政要和组织,在别有居心人士的煽动下,企图从中牟利。

不可不防叫嚣

他续称,面对极端主义叫嚣和挑战,不只是华社和华团,包括其他友族社会和国家,不可不提防。

“我呼吁各族人民全面排斥这些伎俩,及企图离间各族人民的手段或言论,以更理性和宏观视野,共同捍卫全民自建国以来,迄今得来不易的和谐与团结。”

方天兴今早在出席由华研与华总思想兴格协调委员会联办的《迈向包容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包容和团结应该从自身族群做起,再通过“小包容”或“小团结”,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国家,全民的“大包容”和“大团结”。

华社团结保障未来

“若是以族群在我国的未来作角度,现实告诉我们,华社不能再分彼此,必须团结一致才有更大希望和保障。”

他认为,“本是同根生”,大家可以谅解和亲善来化解误解与疏离;也可以交流和沟通来促进联系与默契;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强,进而朝向族群本身的团结。

华社未达凝固状态

较早时,他解释,基于居住环境,教育与宗教信仰等背景的不同,导致华社群体间,在一些议题与意识形态上,尚未达到完全凝固状态。

他说,这些分歧,从教育上主要分有受华文教育和英文教育,甚至在一些地区在受马来文教育的背景者。

另外,华研董事主席陈忠登致辞时说,建立包容的社会是重要的,大家应该以开放、广乏与包容的心胸看华人群体,也应以同样的心态看整个马来西亚。

他表示,这关系到“我们是谁”的“身份”问题,“身份”关系到“拒绝”与“接纳”,它支配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无意中所作出的决定,因此它牵涉到一个群体:家庭、民族与国家的和谐。

今日的研讨会邀请了7位不同领域的学者,针对华社中的“非主流”华人发表论文,他们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就教授王庚武、马大历史系教授黄子坚、沙劳越华族文化协会会长蔡雄基、马大中国研究学院资深研究员李锦兴、教育家王乐丽、大马圣经学院研究学者陈金狮、马大语文学习及语言学副教授李赐金。